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是陶公祠,眼前所见这座祠堂是后人为纪念陶渊明一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而修建的。朝门上刻有楹联:“其意本平常亲山水纵平生傲骨,此心甘淡泊隐田园开一代诗风”。陶渊明爱菊,嗜酒,是我国田园诗派第一人,长于诗文歌赋,创作的诗目前存有125首,文章12篇,以《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陶公祠是当地别具特色的吊脚楼,祠堂内主要要包括塑陶公像,陶翁书房,土家文物及古迹展示等部分。游客可近距离瞻陶公塑像、诵读陶渊明诗词,看陶翁在书房写《桃花源记》的浪漫场景。沿着台阶而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陶渊明的塑像,接着可见院落中央的门口有一副楹联:“地远离尘俗得洞前流水陌上飞花此地堪寻彭泽宰,祠幽通古今看晋代衣冠秦时风月先生曾记武陵源”。此联通篇虽未提及陶公的名字,也没有提“桃花源”三个字,但陶渊明先生的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却影响深远。
大家看到中间的这幅陶渊明画像乃是明代人所画,画笔细腻,惟妙惟肖。旁边的楹联上写着:“为人高洁难自弃,隐在山林怀式微”,既突出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又展现了他“大济苍生”、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陶渊明自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职。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1天就辞官回家,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的思想和诗歌在古代文学史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引得后来无数文人墨客追捧,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和苏东坡等以“和陶”、“拟陶”诗歌不可胜数。
陶公祠不仅是一座吊脚楼,更是一座民俗博物馆,馆内收藏了许多文物典籍。其中有一本书叫作《龙文鞭影》,书中记载了武陵渔父黄道发现桃花源,陶渊明据此作《桃花源记》的事实。还有一部专家尚在考证的《酉阳天书》,上面的字至今无人能解,据猜测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古文字之一。